51学通信论坛2017新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移动逆势而为扩容GSM为哪般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561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7-17 17:50
  • 2444

    主题

    2544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1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1 22:5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C114讯 4月25日评论(张海龙)全球4G市场的高歌猛进,让2G退网成为了大趋势。
    目前,不仅美国、欧洲、亚太等地区均有运营商公布2G退网策略及时间表,国内的电信和联通也都打起了2G频谱的主意,开始缩频退网。
    而作为拥有全球最大4G网络、最大4G用户群体的中国移动却在全球2G退网大潮中逆势而为,分别在2016年及今年对GSM网络进行扩容,涉及BBU+RRU、BSC/OMC-R等设备。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移动此举非常明智,虽然近年来话音需求在下降,但话音业务仍是刚需。在VoLTE商用进展放缓,通过延长全球最大2G精品网络寿命来保证用户业务体验,尤其是语音业务体验无疑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关闭2G成全球趋势
    不可否认,4G的出现及快速部署让人们体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便捷,数据流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主要需求,而随着未来万物互联时代的到了,数据无疑将成为所有人和物的刚需。
    全球的电信运营商也都看到了这一趋势开始根据自身情况开始逐步关闭GSM网络,将频谱腾退出来大力发展4G、物联网等。
    2009年,日本NTT DoCoMo、KDDI、SoftBank就陆续宣布完全停止2G服务;2010年,芬兰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关闭了2G网络;2012年,新西兰电信、韩国电信也关闭了其2G网络;去年12月,澳洲电信公司也宣布已关闭古老的2G网络;去年年中,美国电信巨头Verizon也宣布将在2020年关闭2G网络。日前,新加坡三家运营商M1, StarHub和Singtel宣布,将从4月1日起,开始2G退网行动。
    在我国三大运营商虽尚未公布关闭2G网络的具体时间表,但2G网络的频谱重耕早已提上日程。早在去年12月份,工信部发文《关于同意中国联合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调整部分频率用于LTE组网的批复》,批准中国联通将2G、3G频谱资源用于4G网络,调整中国联通900MHz、1800MHz、2100MHz用于4G组网,并允许全国部署。
    2G不是想退就能退
    但2G网不是想退就能退的,其需要考虑市场、产业链等各种因素,但最关键的是其需要考虑用户的业务体验问题。以新加坡为例,此次2G退网,全国仅涉及12.3万人,同时考虑到多数2G用户年岁较大,IMDA(互联信息和媒体发展局)还为50岁以上的公民安排了免费的手机使用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过渡。
    在我国2G用户规模依旧庞大,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我国2G用户数量仍超3亿户,仍然在市场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而2G用户中绝大部分为中移动所有。
    目前我国的2G手机用户大部分处在偏远地区较多,那里4G网络覆盖较差,加之换机成本、4G套餐费用高,以及目前的智能手机电池续航等也是关键问题。再者,使用2G手机,现在多为年长者居多,以中国的国情来说,很多年偏远地区的年长者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一则他们不会使用,二来他们对于手机的上网诉求也没有那么多。这就造成在部分偏远地区2G退网难度的加大。作为国企的电信运营商需要最大可能的保证用户体验和利益,也要对通信普惠有担当。
    此外,中移动的2G网络覆盖明显优于3G及4G,无论是承载语音还是补齐3G/4G覆盖盲点也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扩容2G网络无疑是在2G用户规模庞大及VoLTE市场尚未成熟前的最佳选择。
    而盲目的开展2G退网行动不仅伤害用户,也对自身发展无益。据传闻,电信和联通都在悄悄摸摸退网,但结果是在各大论坛、微博、微信上大量用户吐槽信号变差经常打电话掉线等。甚至有部分用户表示要不是因为不能携号转网,换号成本过高早就放弃了。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描并关注51学通信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通信课程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1学通信技术论坛

    GMT+8, 2025-2-1 17:02 , Processed in 0.14187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