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学通信论坛2017新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IoT机会窗打开:运营商亟需战略转型 获取物联网最大化价值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561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7-17 17:50
  • 2444

    主题

    2544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1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1 22:3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展望万物互联的网络社会,物联网将成为实现网络社会愿景以及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使能技术,同时也为迫切需要向数字化转型的电信运营商开辟了新的市场蓝海。
    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物联网机会窗口已经打开,产业前景相当可期。在这样的物联网大发展中,运营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广泛连接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能否抓住机遇来实现业务快速发展的挑战。
    市场现状:从M2M向IoT转型
    一般来说,M2M和IoT通常都统称为“物联网”,但实际上两者代表着不同的含义:M2M一般指的是通过各种通信手段将设备连接起来,使得设备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实现远程数据的采集、控制、交互;IoT则是在M2M基础之上,包含了物联网、大数据以及整个物联网生态体系,物联网与其他系统的协作形成Thing的互联网,即所谓的Internet of Things,IoT。
    网络社会则包含了IoT、人以及在先进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广泛连接支撑的各种社会活动,打破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壁垒,形成信息超高效流通和利用的新社会形态和生产力。
    从目前市场发展状态来看,物联网基本上处于从M2M向IoT转型的阶段。IoT转型将给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带来革命性影响,例如行业和生产领域所提出的工业4.0及互联网+,生活领域中的智慧家居、可穿戴智能硬件,社会领域中的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各个方面。
    三大场景:针对不同特性需求制定不同技术和市场策略
    据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预测,到2022年,将有约290亿台联网终端,其中约180亿台物联网终端。无处不在的蜂窝网络,非常适合实现价格低廉的物联网连接,物联网设备通过蜂窝网络将让城市变得更为智能。
    可以说,物联网巨大的市场空间已经打开,IoT将带来的技术、生产力、社会形态的革命正在启动,针对IoT跨界竞争的大门也已经开启,IoT大潮波澜壮阔,各个行业创新者的精彩表现值得期待。
    如果抛开行业的界限,从IoT的应用特性来看,未来基于广域网络的IoT应用场景将主要形成如下三类:窄带海量应用场景、高带宽应用场景、关键应用场景。针对不同IoT场景的特性要求,运营商应制定不同的技术策略和市场策略进行满足。
    窄带海量应用场景,主要是数据收集和监控类的物联网应用,例如抄表、环境监控、城市管网、资产管理、灾害监控、部分健康监控等。这类应用的主要特点包括:通信数据量少,以设备上传数据到平台的形式为主;通信次数少,有规律的低频次数据上传(抄表或定时状态报告)或基于事件触发的上传(告警);设备数量大,分布范围广,有时需要一定移动性,例如水环境监测、资产管理、人体健康监测等;部署环境特殊,例如部署在竖井、通道、地下室、野外等,不容易维护。
    在移动网络环境下,窄带海量应用场景适合使用NB-IoT及eMTC技术进行满足,以实现低功耗免维护、低成本大规模部署的要求,或其他类似非授权频段技术如Sigfox,适合广泛的物联网络覆盖。而在非移动连接情况下,则使用Zigbee等短距通信技术,再通过物联网网关连接到移动或固定广域网。
    高带宽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移动视频监控、车载信息娱乐等,主要用于视频、音频、图片的传送,对带宽要求较高。适合使用LTE以及5G技术进行满足,在非移动场景下可以使用基于固网宽带的WiFi、光纤等连接技术。
    关键应用场景,指的是对可靠性、及时性要求非常高的场景,这种场景下如果可靠性、及时性出现问题,将会导致严重后果。例如大型工业装备的远程控制、远程驾驶、工业机器人远程控制等。此场景对带宽的要求不定,有可能只使用很少带宽(设备控制),也有可能需要使用极大的带宽(通过虚拟现实的远程传送进行远程操作,例如远程大型工业机械操作以及远程手术),这种场景需要5G网络满足其高可靠性、高实时性、高带宽的要求。
    长尾市场:需平衡“集中度、规模、价值”三大因素
    物联网是一个十足的长尾市场,涉及网络层、平台层、终端层、应用层以及周边系统等环节。


    网络层包括网络设备制造商及上游供应商、电信运营商。
    平台层主要包括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提供商和物联网使能平台提供商,一般的使能平台解决方案包括了设备管理、数据管理等能力,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和物联网业务使能平台相对独立,技术相关性不大,可以分别部署,也可以配合使用。
    终端层包括传感器、通信模组、芯片、终端智能设备提供商等。
    应用层主要包括垂直行业应用系统集成商和服务提供商、物联网增值服务运营商、面向消费者的物联网应用和服务提供商等。
    周边系统包括云基础设施、大数据分析系统、物联网安全系统,以及其他与物联网平台及应用进行资源和能力交互的系统。
    从产业价值链来看,在上述IoT产业主要环节中,物联网应用和服务层面以及向应用层提供支撑的平台层(不考虑周边系统)体现了巨大的价值,但是集中度不高,形态分散,获取难度也比较大;网络和终端模块等部分在总体物联网产业中的价值占比较小,但是产业集中度比较高。在整体物联网价值链中,通信连接部分的产业集中度较好,但是所占的价值比例较低。
    因此,如何在复杂的竞争态势中保证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获取最大化价值,成为全球运营商共同面对的挑战。运营商的物联网策略需要平衡“集中度、规模、价值”三大因素,综合考虑,并结合自身优势特点来进行制定。
    双重驱动:机遇和挑战并存
    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NB-IoT作为低功耗广覆盖(LPWA)物联网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已经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并成为运营商角逐物联网市场的一把利器。
    例如,包括AT&T、Verizon、Orange、Vodafone等全球领先的运营商都对NB-IoT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计划在2017年实现NB-IoT商用。
    在中国市场,三大运营商均将以NB-IoT为代表的物联网视为其战略转型的重要基础业务。以中国电信为例,自2016年7月份开始,中国电信多位高层就已经持续公开发声,中国电信将于2017年6月实现NB-IoT全网部署商用,力争在物联网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由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互联网+、智慧城市、智能硬件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将对物联网的发展实现双重驱动,机会窗口已经出现。另外由于应用场景的移动化,移动网络所承担的物联网连接的比例也将大幅提升。在这样的物联网大发展中,运营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广泛连接的机遇,也面临着能否抓住机遇实现业务快速发展的挑战。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在为运营商打开巨大市场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挑战:目前占据超过70%连接数为非移动网络连接,运营商难以获取收入;非授权频段的低功耗广覆盖技术的快速发展(Sigfox、LoRa等),也使得运营商的物联网业务增长面临压力。
    面对IoT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和挑战,运营商需要在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通过战略转型向物联网市场中有更大价值的平台和应用服务层进行拓展。
    作者:乔雷 爱立信东北亚区物联网解决方案部经理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描并关注51学通信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通信课程分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1学通信技术论坛

    GMT+8, 2025-2-1 15:46 , Processed in 0.08894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